2010年中國惡性腫瘤發(fā)病與死亡數據顯示,全國癌癥新發(fā)病例約為309.3萬例,發(fā)病率為235.2/10萬,平均下來每天約有近8500人患癌;2010年我國癌癥死 亡病例約為195.6萬例,死亡率為148.8/10萬,平均每天約有5300余人死于癌癥。專家指出,中國每年新增癌癥患者數量已占到全球的20%以上。而且,癌癥高發(fā)的勢頭絲毫沒有逆轉趨勢。
美國癌癥研究所出版的《癌癥止步》一書中就指出,77%的癌癥根源在于生活方式,而遺傳和環(huán)境只占到14%和9%,因此,每個人都應學會主動截斷致癌的危險因素
1、盯住體重指數
美國研究顯示,約49%的子宮內膜癌、35%的食道癌、28%的胰腺癌都是肥胖惹得禍。臺灣專家認為,脂肪細胞可能會間接促進癌細胞生長。人們最好盯住體重指數(BMI),肥胖人群應少吃多 動、減少脂肪和糖的攝入、每天運動,控制體重。
2、適時生育,選擇母乳喂養(yǎng)
美國研究指出,女性一生中如有一次完整孕育過程,能增加10年免疫力,患卵巢癌、乳腺癌等婦科腫瘤的風險將大大降低。母乳喂養(yǎng)也有類似作用。堅持母乳喂養(yǎng)6個月可使女性患癌死亡風險降低10%。
3、找到情緒宣泄渠道
許多癌癥患者回顧患病前兩三年的生活,都會看到消極情緒的影子。壞情緒是癌癥 的向導,壓抑、焦慮、抑郁等消極情緒可使免疫系統(tǒng)識別、消滅癌細胞的功能大打折扣,因此容易患癌。建議生活中要盡量保持身心放松,找到健康的情緒宣泄 途徑,向他人傾訴、寫日記、做感興趣的事都有助于排解不良情緒。
4、每天都出點汗
美國研究顯示,經常鍛煉的人患肺癌風險可降低68%,患結直腸癌風險直降38%,只要每天堅持30分鐘以上運動,就能降低患癌風險。研究人員指出,運動時出汗,既能燃燒多余脂肪,還可促進身體排出多種致癌物;運動利于腸道蠕動,減少糞便積存時間,降低大腸癌風險;最重要的是,運動能增強免疫力,幫助人們抵抗炎癥和癌細胞侵襲
5、新鮮果蔬不能少
世界癌癥研究基金會指出,有充分證據表明蔬菜和水果能降低口腔、咽喉、食管、肺、胃、結直腸等癌癥的危險性。成人每天應吃300克~500克蔬菜,深色蔬菜最好占到一半;水果200克~400克。大蒜、大蔥、洋 蔥、卷心菜、西蘭花、蘿卜等都是很好的防癌食物。
6、拒絕脂肪的誘惑
紅燒肉、奶油蛋糕等美食往往讓人垂涎,但其中的脂肪卻可能帶來健康問題。美國研究指出,脂肪與癌癥關系密切,特別是乳腺癌、大腸癌和前列腺癌;從小愛吃脂肪的孩子,隨著年齡的增長,更易患癌。
7、多吃雞、魚肉
美國研究顯示,吃紅肉多的人患肺癌風險增加了16%;過量攝入紅肉會導致女 性乳腺癌風險增加22,人們應該限制紅肉的攝入,并嘗試用禽肉、水產品等“白肉”取代,尤其要多吃水產品。
8、每天喝綠茶
喝茶有助于防癌早已得到證實。喝茶可有效預防肺癌、肝癌、食道癌、口腔癌等癌癥。不過,研究顯示,龍井、碧螺 春、毛峰等綠茶的防癌作用最好,其防癌成分是其他茶葉的5倍,其次是烏龍茶,紅茶最少。
9、戒煙限酒減鹽
研究顯示,吸煙者患肺癌的危險是不吸煙者的13倍,不僅如此,吸煙還危害下一代,煙霧中的致癌物能通過胎盤影響胎兒,導致下一代癌癥發(fā)病風 險顯著增高。長期過量飲酒會導致酒精肝、肝硬化,之后肝癌就會找上門來
10、謹慎選用日用品
世界衛(wèi)生組織研究指出,溴化阻燃劑、塑化劑、雙酚A三類物質可能導致癌癥,這些物質存在于一些家居用品中。選購日常用品時,如果聞到較大異味,應果斷棄用;生活中最好少用塑膠產品,不用塑料杯裝沸水,不用塑料袋裝熱食,以免有毒物質在高溫下被釋放;選購家具時,盡量選亞麻、羊毛面料的產品;接觸超市小票后要及時洗手。